1 概述
JY-30系列電壓繼電器(以下簡稱產品)采用集成電路原理構成,它克服了原來電磁型電壓繼電器觸點易抖動、工作噪音較大、動作值、返回系數難調整及運輸后動作值易變等缺點;可代替DY-30、DY-50電磁型電壓繼電器。
該產品的體積小、功耗低、可靠性高、抗干擾能力強,具有良好的抗震性,并可節約大量原材料,減少工作量,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,該產品的推廣使用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該產品適用于繼電器保護線路中,作為過電壓保護或低電壓閉鎖的動作元件。
1.1 主要功能
a.具有動作指示信號;
b.過電壓(或欠電壓動作);
c.線圈串并聯可改變整定范圍;
d.采用數字式撥輪開關來整定定值。
1.2產品型號、規格及訂貨示例
2 產品結構及原理
該產品采用標準的A11殼體,前蓋為透明有機玻璃罩,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產品的整定值和信號顯示,取下有機玻璃蓋,撥動撥輪開關,可以方便地改變動作整定值,產品拔出機芯可以方便地進行維修。產品可以有嵌入式、凸出式(前接線和后接線)和拼塊式安裝,結構形式為A11K、A11P、A11H、A11Q,其外形及安裝開孔尺寸圖見附圖1。
繼電器通過端子②、⑧輸入電壓量,經隔離采樣整流濾波后與基準電位比較,并將其信號送到啟動回路,出口繼電器動作,并顯示信號。繼電器的整定值是指線圈并聯時的動作值,線圈串聯時動作電壓增加一倍。繼電器的端子圖如圖1。
3 主要技術數據
3.1 額定參數
3.1.1 額定電壓:100、200V(線圈并聯);200、400V(線圈串聯)。
3.1.2 額定頻率:50Hz。
3.1.3 輔助激勵量額定值:直流48V、110V、220V。
3.1.4 產品的規格如表1
表1
型號 | 整定范圍(V) | 額定電壓(V) | 類別 | 輔助電壓(V) |
線圈并聯 | 線圈串聯 | 線圈并聯 | 線圈串聯 |
JY-31,32,33,34 | 3~99.9 | 6~199.8 | 100 | 200 | 過壓繼電器 | 220 110 48 |
50~200 | 100~400 | 200 | 400 |
JY-35,36,37,38 | 3~99.9 | 6~199.8 | 100 | 200 | 欠壓繼電器 |
50~200 | 100~400 | 200 | 400 |
可替代DY-30系列電壓繼電器和LY-1A電壓繼電器
3.1.5 出口觸點型式見圖1。
3.2 動作電壓
在基準條件下,產品的最小動作電壓應等于動作電壓整定值,其平均誤差不超過±2%,一致性不大于整定值的2.5%。
動作電壓平均誤差=[(五次測量平均值-整定值)/ 整定值]×100%
圖中:K1、K2、K3—輸出觸點,觸點為正常工作時的狀態,對過電壓繼電器,過壓后觸點轉換,對欠電壓繼電器,欠壓后觸點轉換。
3.3 返回系數
在基準條件下,過電壓繼電器任一整定點的返回電壓與動作電壓之比不小于0.9;
在基準條件下,欠電壓繼電器任一整定點的返回電壓與動作電壓之比不大于1.2。
3.4 功率消耗
a.產品交流電壓回路的功率消耗不超過3VA(額定電壓下);
b.產品直流電壓回路(輔助激勵量)功耗消耗,直流電壓220V時功耗不超過12W,110V時不超過6W,48V時不超過3W。
3.5 在電壓不大于250V,電流不大于2A,時間常數為5±0.75ms的直流有感負荷電路中,產品輸出主觸點的斷開容量為30W。
4 檢驗及整定方法
產品使用前檢查運輸過程中有無損壞,如正常,則拆下產品的透明殼罩,按以下規定進行檢驗和整定。
4.1 動作時間測試及整定方法
4.1.1 試驗線路按圖2接線
試驗時,交流電壓試驗接于②、⑧端子,開關均處于“斷”的位置。
4.1.2 合輔助電壓開關SA2。
4.1.3 動作電壓整定方法
在面板上進行下列操作:
a. 撥動撥輪整定數字開關到所需的動作電壓值UZ;
b. 合開關SA1,SA3調整調壓器的輸出電壓:當面板上的指示燈滅時的電壓表V的讀數為繼電器的動作值,重復測量5次,求平均值。
4.1.4 動作時間的測試
a.過電壓繼電器動作時間的測試按圖2接線,合上開關SA3,分別突加1.1倍和2倍整定電壓,測其動作時間,測量5次求平均值。
b.欠電壓繼電器的動作時間測試按圖3接線
1) 合SA3調B使V讀數調整到繼電器的額定電壓;
2) 然后斷開SA3調R1使V的讀數調整為0.5倍動作電壓整定值;
3) 合上SA3;
4) 斷開開關SA3,測繼電器的動作時間;
5) 重復3)、4)測量5次求平均值;
全部整定及檢驗結束后,再次復查整定值正確性,然后投入運行。
注:圖中所示為JY-30線圈串聯時試驗接線圖,線圈并聯時需短接②、④端子和⑥、⑧端子
SA1、SA2—雙刀電源開關 B—自耦調壓器(0~380V)
SA3—鈕子開關(5A,220V) V—交流電壓表(1~300V,0.5級)
R1—電阻器(1~50A)400Ω S—802毫秒表